帝怡数码网将重点带大家了解纳米硬盘,希望可以帮到你。

s3520800g寿命

s3520800g寿命

s3520800g寿命1.6pb。s3520是SF主控,s3520800g采用的是更先进的20纳米工艺固态硬盘,功耗非常低,由于是新工艺,反而下降了,s3520800g寿命是在1.6pb。

s3520800g寿命

s3520800g寿命1.6pb。s3520是SF主控,s3520800g采用的是更先进的20纳米工艺固态硬盘,功耗非常低,由于是新工艺,反而下降了,s3520800g寿命是在1.6pb。

英特尔s3520寿命

1.6pb。根据查询英特尔官网显示,英特尔s3520是SF主控,s3520采用的是更先进的20纳米工艺固态硬盘,功耗非常低,由于是新工艺,下降,s3520寿命是在1.6pb。英特尔是半导体行业和计算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先厂商,创始于1968年,2023年英特尔正转型为一家以数据为中心的公司,英特尔与合作伙伴一起,推动人工智能、5G、智能边缘等转折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突破,驱动智能互联世界。

固态硬盘3D闪存到底是多少纳米的

进入3D时代之后,闪存从平面扩展变为垂直方向堆叠,相应的纳米工艺也发生一定回退。比如三星第一代3D闪存(32层堆叠)问世时从当时平面闪存的19nm直接退回到几年前的40nm工艺,单容量相比19nm平面闪存却有一定提升。

一方面,采取老的纳米制程有助于闪存耐久度提升,另一方面纳米工艺制程不再直接影响闪存容量和性能,所以现在闪存颗粒只讲堆叠层数和存储密度,不再将纳米制程放在明面上。不过相信很多朋友还是非常关心具体数值的。存储即可就来透露一下,除了三星之外,美光的第一代3D闪存(32层堆叠)使用的也是40nm工艺,第二代64层堆叠产品才降至20nm。

东芝最早提出了3D闪存结构,在应用推广上晚于三星一些,主要是为了等待技术的成熟。第一代48层堆叠3D闪存(东芝称BiCS2)就使用了19.5nm工艺,当代64层堆叠3D闪存(东芝称BiCS3)则使用当前领先的19nm工艺制造。

BiCS2主要见于手机等移动存储芯片,譬如iPhone7 256G中使用的就是编号为THGBX6T1T82LFXF的东芝闪存芯片。

BiCS23D闪存内部结构:

最新一代的BiCS3,也就是东芝64层3D闪存的存储密度相比2D TLC闪存提升2.8倍,达到每平方毫米面积的晶片可记忆3.4Gb数据。最早使用它的是东芝原厂TR200固态硬盘。由于2.5寸规格空间充裕,TR200的闪存采用了多颗TSOP封装的颗粒,容量不变价格更便宜。TR200也是当前最便宜的原厂3D闪存固态硬盘之一,稳定耐用价格实惠。

东芝BiCS3闪存的内部结构图,电子显微镜扫描:

相比NAND闪存,原本是半导体制程应用急先锋的内存已经落后不少,当前最新的内存芯片还停留在18nm 2D水平上。由于三星的垄断,内存价格始终居高不下,也迟迟没有迈向3D化的动作。

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3D内存理论被提出,基本原理与3D闪存类似,只不过推进3D化会增加短时内研发成本,而现在高度垄断之下躺着就能赚钱,又怎会积极推动技术跨越呢?

近期内存、固态硬盘价格都有所回落,但从降幅来说,现在固态硬盘显然要比内存更值得买。据市场研究机构分析,近几个月将是闪存价格本年度内的低谷,也就是入手固态硬盘的最佳时机。要不要上车,大家看着办咯。